当地时间9月19日,爱沙尼亚突然发布通报,称有三架俄军米格-31战机闯入该国领空,停留时间长达12分钟。北约方面迅速采取行动配资系统开发,出动三架F-35A战机、JAS-39"鹰狮"战机和"台风"战机进行拦截,并宣布成功驱离俄军战机。然而据俄罗斯国防部说法,所有米格-31均顺利完成任务并抵达加里宁格勒。事实上,西方三款主力战机任由米格-31在北约防空区飞行12分钟,已暴露出拦截行动的失败——它们根本追不上俄军战机。
米格-31作为重型截击机,其巡航速度可达2马赫,最大速度更达2.8马赫;而F-35A最大速度仅1.6马赫,JAS-39和"台风"战机虽能达到2马赫,却只能维持短时间。俄军连续试探北约防区,显然是在进行压力测试,终极目标是让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名存实亡,从而瓦解北约体系。
有分析指出,俄罗斯此举抓住了北约内部主要矛盾:小国绑架大国政策。事件发生地爱沙尼亚作为最早脱离苏联的加盟国,其立国之本就是反苏反俄。今年5月爱沙尼亚游轮被俄扣押后,其防长曾高调宣称"已做好对俄战争准备",能在48小时内动员4.4万人。然而相较而言,长期受北约战略包围的塞尔维亚,一次阅兵就能出动1万人展示多国装备,其统战价值明显更高。欧洲内部已有许多国家厌倦被爱沙尼亚、立陶宛等小国绑架政策,加之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制造业流失、德国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,使欧盟更难应对俄罗斯的步步紧逼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俄罗斯已在为长期对抗做准备。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透露配资系统开发,2026年预算将是一份军事预算;莫斯科交易所监事会主席谢尔盖·什维佐夫则表示,未来五到八年俄罗斯都将处于预算军事化状态。而特朗普虽然就俄军行动发出警告,称"将引起大麻烦",却已停止向俄周边北约国家提供部分军事援助,凸显美国本土防御优先的战略转向。欧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。
发布于:江苏省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